manjaro linux 介紹 [論壇 - Ubuntu 哈啦]


正在瀏覽:   1 名遊客


 到底部   前一個主題   下一個主題  [無發表權] 請登錄或者註冊

(1) 2 »


manjaro linux 介紹
會員二級
註冊日期:
2009/7/15 23:17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5
HP : 0 / 100
MP : 13 / 4175
EXP: 2
離線
使用ubuntu已經有蠻長一段時間
對它的穩定性, 容易安裝以及開箱即用的特性覺得很滿意
但是某些地方個人覺得有些小缺憾

例如:
1. 升級到下個LTS版本都會有些小問題, 所以新的LTS版本出來我通常是更偏好重裝而不是升級
2. 透過ppa裝第三方或比offcial repository更新的package很方便, 但是不熱門的ppa一段時間後會沒人做後續維護, 這時就要去找新的ppa替換
3. 發生問題要搜尋解決方法時, 經常會找到別的ubuntu版本可以解決, 但自己用的版本不行, 因為不同版本環境套件都有一些差異

所以我斷斷續續有在尋找有什麼更適合我的linux發行版本
看到gentoo, arch linux都是滾動更新
但我不太喜歡裝package都要花時間編譯
所以先排除了gentoo
但又擔心arch linux的滾動更新會消耗我太多時間去排除問題
所以遲遲沒有嘗試arch linux
直到最近發現linux distrowatch上突然有一個我不熟悉的linux發行版, 衝到第五名, 它就是manjaro
https://distrowatch.com/

manjaro官網
https://manjaro.github.io/

manjaro linux是一個基於arch linux的衍生發行版本
先說說使用半個多月的小心得:
1. LiveCD圖形化安裝也很方便, 雖然還沒有像ubuntu的安裝流程做的那麼好, 那安裝過程不太會有問題, 驅動也會自動幫你裝好, 裝完就是開箱即用, 但它預設是用xfce 4, 喜歡華麗一點圖形界面可以考慮KDE plasma 5.
2. 桌面環境我選擇使用plasma 5, 在桌機上使用比原來使用的ubuntu 16.04要明顯更順暢. (不曉得是不是unity太肥的關係?)
3. arch linux的wiki很棒!很棒!很棒! (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基本上有問題看wiki可以解決八九成的問題, 不管是安裝問題或是設定問題, ubuntu文件相對沒有這麼清楚.
4. AUR非常強大, 你可以把它視為是有集中管理的ppa, 你很容易在AUR上找到你需要的packages, 也可以透過yaourt這類的AUR helper在terminal上安裝AUR的package, 如果是用ubuntu ppa你還先需要搜尋到它, 然後add ppa, 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才能裝好.
5. pacman 比 apt-get 的執行速度快很多 (特別是在ubuntu加了一堆ppa後)


為什麼不直接使用arch linux要用manjaro:
1. 沒時間從無到有一個一個慢慢裝
2. manjaro有自己獨立的package repositories, manjaro team會先確認arch linux中的package更新是足夠穩定的才會進到stable repository, 這降低了一些滾動更新的風險.


arch linux還有另外兩套也很知名的衍生版本chakra和antergos
為什麼我不選擇antergos:
1. antergos基本上是arch linux + installer, 所以套件更新會跟arch linux一樣同步, 我希望滾動滾新的同時還能保有一定的穩定性, 就像ubuntu更新時我從來不會擔心更新完系統會掛掉

為什麼我不選擇chakra:
1. chakra自己搞了一套CUR(Chakra Community Repository), arch linux最棒的特性就是AUR, 在arch linux社群相對沒有其他發行版本龐大時又分散了資源, 我個人覺得不太看好它, 而且它的CUR packages數量相對也比AUR少了不少

2016/10/16 2:02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會員四級
註冊日期:
2015/9/29 21:19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16
HP : 0 / 380
MP : 100 / 8880
EXP: 22
離線
arch 的那套我是很喜歡, 但是我發現一個問題.
做成 live 系統後, 可用空間很小. 我不知道這個要在那調整.
因為有時候要編譯一些東西我會在 live 底下作, 如果依賴比較多, 裝完依賴就沒有可用空間了.

debian系列 Live系統可用空間可以很多, 但arch才200MB左右而已..

2016/10/16 7:31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6/10/31 19:52
來自 Baker Street 221B
所屬群組:
網站管理員
已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管理群
等級: 30
HP : 0 / 733
MP : 405 / 36221
EXP: 34
離線
chakra的CUR沒什麼不好
CUR裡沒有的,直接ARCH的AUR的PKGBUILD拿來
一樣BUILD的起來
真正在用chakra的人,根本沒人覺得這是個問題

2016/10/16 9:14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6/10/31 19:52
來自 Baker Street 221B
所屬群組:
網站管理員
已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管理群
等級: 30
HP : 0 / 733
MP : 405 / 36221
EXP: 34
離線
誰說gentoo一定要編譯??
gentoo一樣提供預先編譯的二進制package
你安裝的時候的時候可以選擇源碼編譯或直接使用預編譯package

2016/10/16 9:18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會員二級
註冊日期:
2013/8/12 9:20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7
HP : 0 / 173
MP : 27 / 5137
EXP: 95
離線
cch 寫到:
使用ubuntu已經有蠻長一段時間
對它的穩定性, 容易安裝以及開箱即用的特性覺得很滿意
但是某些地方個人覺得有些小缺憾

例如:
1. 升級到下個LTS版本都會有些小問題, 所以新的LTS版本出來我通常是更偏好重裝而不是升級
2. 透過ppa裝第三方或比offcial repository更新的package很方便, 但是不熱門的ppa一段時間後會沒人做後續維護, 這時就要去找新的ppa替換
3. 發生問題要搜尋解決方法時, 經常會找到別的ubuntu版本可以解決, 但自己用的版本不行, 因為不同版本環境套件都有一些差異

所以我斷斷續續有在尋找有什麼更適合我的linux發行版本
看到gentoo, arch linux都是滾動更新
但我不太喜歡裝package都要花時間編譯
所以先排除了gentoo
但又擔心arch linux的滾動更新會消耗我太多時間去排除問題
所以遲遲沒有嘗試arch linux
直到最近發現linux distrowatch上突然有一個我不熟悉的linux發行版, 衝到第五名, 它就是manjaro
https://distrowatch.com/

manjaro官網
https://manjaro.github.io/

manjaro linux是一個基於arch linux的衍生發行版本
先說說使用半個多月的小心得:
1. LiveCD圖形化安裝也很方便, 雖然還沒有像ubuntu的安裝流程做的那麼好, 那安裝過程不太會有問題, 驅動也會自動幫你裝好, 裝完就是開箱即用, 但它預設是用xfce 4, 喜歡華麗一點圖形界面可以考慮KDE plasma 5.
2. 桌面環境我選擇使用plasma 5, 在桌機上使用比原來使用的ubuntu 16.04要明顯更順暢. (不曉得是不是unity太肥的關係?)
3. arch linux的wiki很棒!很棒!很棒! (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基本上有問題看wiki可以解決八九成的問題, 不管是安裝問題或是設定問題, ubuntu文件相對沒有這麼清楚.
4. AUR非常強大, 你可以把它視為是有集中管理的ppa, 你很容易在AUR上找到你需要的packages, 也可以透過yaourt這類的AUR helper在terminal上安裝AUR的package, 如果是用ubuntu ppa你還先需要搜尋到它, 然後add ppa, 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才能裝好.
5. pacman 比 apt-get 的執行速度快很多 (特別是在ubuntu加了一堆ppa後)


為什麼不直接使用arch linux要用manjaro:
1. 沒時間從無到有一個一個慢慢裝
2. manjaro有自己獨立的package repositories, manjaro team會先確認arch linux中的package更新是足夠穩定的才會進到stable repository, 這降低了一些滾動更新的風險.


arch linux還有另外兩套也很知名的衍生版本chakra和antergos
為什麼我不選擇antergos:
1. antergos基本上是arch linux + installer, 所以套件更新會跟arch linux一樣同步, 我希望滾動滾新的同時還能保有一定的穩定性, 就像ubuntu更新時我從來不會擔心更新完系統會掛掉

為什麼我不選擇chakra:
1. chakra自己搞了一套CUR(Chakra Community Repository), arch linux最棒的特性就是AUR, 在arch linux社群相對沒有其他發行版本龐大時又分散了資源, 我個人覺得不太看好它, 而且它的CUR packages數量相對也比AUR少了不少

我們通常把 Chakra Community Repository 簡稱為 CCR 而非 CUR,另外,我們的套件目前基本上是跟 Arch 不完全相容的,所以用 AUR「可能」會有問題,您還是可以把 AUR 上的東西拿過來用,不過不保證一定正常,不過通常需要修改的地方也不多就是了。

2016/10/16 9:54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會員五級
註冊日期:
2010/2/9 18:20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31
HP : 0 / 758
MP : 438 / 30182
EXP: 33
離線
Arch 社群其實很壯大
只是大部分都是低調用戶而已 XD
手上管 Debian、Ubuntu 或 Cent/Fedora 但拿 Arch 當個人 PC 用也不在少數

目前 CCR 對 AUR 問題主要在於相依樹以及少量的套件名稱不太一致的情況而已
大部分都是直接通用的,不過在 Arch 環境了,主要還是使用官方庫比較實在

2016/10/16 11:23
在下有時候會回答的很簡略
請善用google搜尋回答中的關鍵字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版主
註冊日期:
2008/7/14 0:03
來自 螢幕的另一端
所屬群組:
網站管理員
已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管理群
等級: 33
HP : 0 / 809
MP : 513 / 35958
EXP: 39
離線
Linux mint debian 簡稱LMDE 跟你說的 manjaro linux 情況差不多。

直接使用 debian testing 版,它也是滾動更新,大部份都沒有問題,不過中文問題常會出現。

LMDE 雖然是基於 debian 改的,它也用 testing 版本,不過它有自己的套件庫,不直接使用 debian 的源。 這樣一來使得它的更新速度比debian 的要慢上許多,但相對的來說,程式的穩定性也高出許多。

2016/10/16 14:03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會員二級
註冊日期:
2013/8/12 9:20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7
HP : 0 / 173
MP : 27 / 5137
EXP: 95
離線
夢見草 寫到:
Linux mint debian 簡稱LMDE 跟你說的 manjaro linux 情況差不多。

直接使用 debian testing 版,它也是滾動更新,大部份都沒有問題,不過中文問題常會出現。

LMDE 雖然是基於 debian 改的,它也用 testing 版本,不過它有自己的套件庫,不直接使用 debian 的源。 這樣一來使得它的更新速度比debian 的要慢上許多,但相對的來說,程式的穩定性也高出許多。

沒記錯的話,LMDE 好像是用 Debian Jessie(目前的 stable branch)當底的樣子,之前他們是說從 LMDE 1 開始會改用 Debian Stable 當基底。

2016/10/17 6:58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會員五級
註冊日期:
2012/4/22 10:50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37
HP : 0 / 905
MP : 679 / 30231
EXP: 23
離線
讚喔,感恩各位的分享

希望各位有機會,多多分享使用心得摟

雖然以前知道「Arch Linux」和相關的衍生版本「Chakra Linux」「Manjaro Linux」,不過以前只有小試了一下,後來也沒認真的在玩,
目前主要環境是在「Xubuntu 16.04 英文界面」底下,以前是「Xubuntu 14.04 英文界面」和「Kubuntu 12.04 英文界面」。
所以對「Arch Linux」相關的,目前都還只是在門外看。

先補上兩個連結,

* Manjaro@中文
* Chakra@中文

雖然查詢關鍵字,應該很容易查得到,
因為我以前查資料,也常逛到這兩個部落格。
上面的回覆,應該有上面兩個連結的作者群。
例如查詢「Chakra Community Repository」就會查到上面的「部落格文章」了。

印象中,我開始知道「Manjaro Linux」,我是從這篇「專訪 Episode 28 - LXQt (逐字稿) (剛發現逐字稿拼錯字)」知道的。
以前雖然有安裝在「Virtual Box」上,不過以前裝完了,小試了一下,我大概隔天就忘了,擱在我的硬碟裡了,
因為隔天可能關注的焦點又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了 :p


通常我會先去探索「Package Management」的指令相關用法,
想起以前我在這個論壇「Ubuntu 文件資源」有紀錄一篇「[文件] Ubuntu Cheat Sheet」,
裡面有紀錄一篇「不同平台的套件管理指令對照表」,雖然很久以前的對照表,不過應該還是可以參參考。

我好像隱約只記得「pacman -Syu」,

因為我以前沒認真學「pacman (中文)」的用法和「Arch」的生態,每次遇到了,我就要重新再查起,溫故知新。

剛又跑去下載「Manjaro Linux」在「Virtual Box」上玩,
發現一件事,雖然對老手應該是稀鬆平常,但對我這個新手來說,好像中獎一樣開心,因為開竅了,哈哈,我在自High。


以下是我的發現

會開竅的契機,在於我在「Arch Wiki / pacman / 查詢軟體資料庫

看到兩個指令「$ pacman -Q --help」和「pacman -S --help」。

然後我執行


$ pacman -h



或是執行


$ pacman --help



顯示


usage: pacman <operation> [...]
operations:
pacman {-h --help}
pacman {-V --version}
pacman {-D --database} <options> <package(s)>
pacman {-F --files} [options] [package(s)]
pacman {-Q --query} [options] [package(s)]
pacman {-R --remove} [options] <package(s)>
pacman {-S --sync} [options] [package(s)]
pacman {-T --deptest} [options] [package(s)]
pacman {-U --upgrade} [options] <file(s)>

use 'pacman {-h --help}' with an operation for available options



呵呵,看到這,我突然開竅了 (其實是我以前不認真,自動忽略某些訊息,進到我的大腦)

以「pacman -Syu」舉例
原來前面的大寫「-S」 表示的是「operation」,類似「apt-get install」的「install」這樣的角色。
而「-S」這個「operation」,後面可以接更多的「option」,
只要執行「pacman -S --help」或是「pacman -S -h」或是「pacman -Sh」或是或是「pacman --sync --help」或是「pacman --sync -h」
就可以查到「-S」可以使用的「option」(或是「--sync」可以使用的「option」)。

懂了這個模式,我想這次我的印象就會比較深刻了。


usage: pacman {-S --sync} [options] [package(s)]
options:
-b, --dbpath <path> set an alternate database location
-c, --clean remove old packages from cache directory (-cc for all)
-d, --nodeps skip dependency version checks (-dd to skip all checks)
-g, --groups view all members of a package group
(-gg to view all groups and members)
-i, --info view package information (-ii for extended information)
-l, --list <repo> view a list of packages in a repo
-p, --print print the targets instead of performing the operation
-q, --quiet show less information for query and search
-r, --root <path> set an alternate installation root
-s, --search <regex> search remote repositories for matching strings
-u, --sysupgrade upgrade installed packages (-uu enables downgrades)
-v, --verbose be verbose
-w, --downloadonly download packages but do not install/upgrade anything
-y, --refresh download fresh package databases from the server
(-yy to force a refresh even if up to date)
--arch <arch> set an alternate architecture
--asdeps install packages as non-explicitly installed
--asexplicit install packages as explicitly installed
--assume-installed <package=version>
add a virtual package to satisfy dependencies
--cachedir <dir> set an alternate package cache location
--color <when> colorize the output
--config <path> set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
--confirm always ask for confirmation
--dbonly only modify database entries, not package files
--debug display debug messages
--force force install, overwrite conflicting files
--gpgdir <path> set an alternate home directory for GnuPG
--hookdir <dir> set an alternate hook location
--ignore <pkg> ignore a package upgrade (can be used more than once)
--ignoregroup <grp>
ignore a group upgrade (can be used more than once)
--logfile <path> set an alternate log file
--needed do not reinstall up to date packages
--noconfirm do not ask for any confirmation
--noprogressbar do not show a progress bar when downloading files
--noscriptlet do not execute the install scriptlet if one exists
--print-format <string>
specify how the targets should be printed


當然也可以執行下面指令,研讀「pacman」的「manpage」來了解用法。


$ man pacman



另外我在「Manjaro Linux / Download」和「Community Editions」「manjaro.org / Download」「sourceforge
發現「Manjaro Linux」提供iso檔,可以選擇的「Desktop environments」還蠻多的。

然後發現「Manjaro Linux / KDE」這個版本,在我環境上的「Virtual Box」跑起來還蠻順的,可以先裝來試用。
雖然我目前因為一些個人的因素,沒使用「Kubuntu」來當我主要的環境,
不過以前用了兩年的「Kubuntu 12.04」的經驗還蠻好的,
尤其那時候我使用雙螢幕,感覺用「KDE」來跑,使用體驗上還蠻讚的。
左邊螢幕的左方開了一個「Panel」,下方開了「Cairo Dock」。
右邊螢幕的右方開了一個「Panel」,
然後也開了不同的「Virtual desktop (workspaces)」可以切換。
所以若KDE在機器的效能允許的狀況下,建議可以嘗試安裝體驗看看是否適用摟。
雖然我目前使用「Xubuntu 16.04」還是會安裝使用一些「KDE」的應用程式
例如「kate」「dolphin」「konsole」「k3b」「kdevelop」...

以上參考




後記(2021-04-10):

* manjaro 探索筆記

2016/10/17 13:03
應用擴展 工具箱
回覆: manjaro linux 介紹
會員四級
註冊日期:
2015/9/29 21:19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16
HP : 0 / 380
MP : 100 / 8880
EXP: 22
離線
剛剛去 Linux Mint 論壇看了一下也有人在推 Manjaro
老實說以前下載過來玩一下,但是覺得主題美觀度比 Mint 差很多。

https://forums.linuxmint.com/viewtopic.php?t=219326


I have switch away from using Mint 17.3 Mate to using Manjaro 16.10 Mate a month ago. IMO... Mint 18 is/was not worth the upgrade. Manjaro's Mate distro is just snappier than Mint's. It boots faster and all software seems to be optimized better. I still love Mint though. I'm a Network Admin. I'm always looking to optimize my hardware performance. Manjaro did that for me.

I keep telling people I would love to see the Mint Team get completely away from Ubuntu base. Canonical/Ubuntu is/has turned into another Microsoft. They will eventually screw everyone over!

I guess what I would really like to see is the Mint Team dropping Ubuntu completely and focus 100% on their Debian base or migrate to a 100% Arch base. Manjaro is doing for Arch like the Mint Team did for Ubuntu. IMO... Manjaro will be direct competitor with Mint in the next 12 months. Manjaro has gotten that good!


當然 Arch 整體是有比 debian 或 五本兔快一點。

引言翻譯: Canonical Ubuntu 已經變成另一個微軟。
我看其實也差不多,預裝桌面 Unity 或是 gnome 裝在我們這種省電版的機器上根本就像在跑 Windows 10 一樣卡。變成另一個微軟也對。

他說希望 Mint 管快遠離五本兔,看要投入網 ARCH 或 Debian 發展都可以。

但是呢,他又說 Manjaro 要跟 Mint 競爭... 老實說之前玩了 Manjaro 進 Live 我第一個感覺就是,根本就像垃圾堆。而且主題質感美觀度 low ,從一些細節來看,感覺有點沒創意。比如右鍵功能,比 Mint 還差勁 ˇ ˇ 我寧願拿Arch官方版自己DIY改成MINT。老實說我早就已經做了。

2016/11/3 22:25
應用擴展 工具箱

(1) 2 »

 [無發表權] 請登錄或者註冊


可以查看帖子.
不可發帖.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帖子.
不可刪除自己的帖子.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