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論壇 - 自由軟體中文翻譯討論]
正在瀏覽:
1 名遊客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管理員
![]() ![]() 註冊日期:
2005/6/11 0:21 來自 Chia-yi City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管理群 等級: 20
HP : 0 / 482
![]() |
所以看到同一個人一直在貼同一篇文的「洗版感」才會更嚴重。
至於簽名檔其實很少人看的… 我覺得真的要推的內容網址放正文比較好喔。
2016/10/25 0:07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二級
![]() ![]() 註冊日期:
2011/10/7 0:22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7
HP : 0 / 157
![]() |
主要是部落格裡的這兩段:
然而 Linux 桌面領域的基本中文資訊處理,不管是介面翻譯也好、字型顯示也好、文字輸入也好,總是處在堪用邊緣。每當有不錯的進展後卻又乏人問津,導致實際成品上的支援衰落。 在當今的工作環境下,要爭取到業餘貢獻者的貢獻時間甚是困難,尤其 L10N 領域更是一項耗費時間、精力的長期工作。常見的自由軟體專案「投入時間」惡性循環就是:作者用閒暇時間開發,以自由軟體授權發佈 => 但只用閒暇時間開發,因此程式的臭蟲問題無法迅速處理,而且自由軟體的特性讓作者幾乎無法獲得額外收入 => 一些使用者因為程式問題久久未修而失去興趣甚至口出惡言,也因為忿恨心起當然無意樂捐給作者 => 作者只能用正職養活自己再說,有閑暇時間再把自由軟體開發當副業;或是累了倦了就此離去。這就是為何許多專業的自由軟體專案,都需要有公司、有基金會、不斷籌募資金,才能守護住最低發展人力物力,並且長遠發展下去的主因。 讓我想摘錄之前讀到的文章上來: 以下摘自【盡頭】《不那麼擔憂電視的錢永祥》唐諾著: 以下摘自【盡頭】《負責發明新病的小說家豐瑋》唐諾著 浪潮的圖像也或許可以拿來想,在跨越種族選了兩屆歐巴馬之後川普當選的美國。 關於不夠珍稀且遍在的善,讓我想到唐鳳在設計之都講座上分享萌典經驗時提及的「劣」及「夯」;那些善就像是微小的力(微小的熱),還沒跨過最大靜磨擦力散落在世界各處的奈米力(廢熱)。 唐鳳在座談時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他以「人與人的講話」在思考著政治,在網路時代之前,廣播電視出現之後,政治人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說話工具,讓自己的想法可以藉由這樣的新工具增幅數倍的發送影響力拉動群眾,所以他覺得那個時代的政治巨頭都是有演講魅力的人;但網路出現之後,發話工具變得無所不在,四處都有網路紅人,意見領袖,誰也拉不動誰,所以,他覺得現代政治所缺少的是一個匯集這些聲音的新工具。 我想你們將要執行和施作的就是類似這樣的新工具吧,用以打敗魔人普烏的元氣玉。
2016/11/19 21:59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五級
![]() ![]() 註冊日期:
2008/11/21 9:18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23
HP : 0 / 571
![]() |
我知道抱怨政府沒什麼用,但還是忍不住要抱怨幾句。
自由軟體擴展不開,沒法子,因為政府只提供Windows版的軟體, 政府網站,十之八九【IE only】 政府提供的工具,十之九九,【Windows Only】 廿多年來,我一直想要自由,但自由不起來。
2016/11/20 12:13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五級
![]() ![]() 註冊日期:
2012/4/22 10:50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36
HP : 0 / 898
![]() |
Losepacific 寫到: 以下是我腦海中的「胡言亂語」或是「妄語」,我盡力整理我想要講的,不過我知道目前整篇還是有點混亂,先說聲歹勢拉,Orz... 只是一味的囤積,會帶來腐敗,有流動才會帶出效益, 當然別誤會我,累積還是需要的,能量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才到達到一擊必殺。 就像風一樣,當他吹過您的時候,您可以享受風帶給您的舒爽感受,這是屬於流動帶出來的效益。 但您應該不會希望風一直吹向您,讓您受寒了,導致您頭痛,而且身體也不會想要去囤積風,擁有風。 不過現在科技發達,有一種技術叫做,風力發電,就是一種囤積,將風力轉換成電能, 即使是囤積了這些電能,這些電能也是要透過釋放,才能帶出效益。 讓您有電風扇可吹,再度創造風流動,帶來舒爽的感受。 我個人不傾向培養領袖,這世界想要主動當領袖的人,已經很多了, 這個就不需要再操心去培養了,他們自己就會有驅動力去讓自己成為領袖。 我個人比較傾向創造「知識分享的正向循環」,要做到這件事,其實門檻不高,會讓門檻提高,是取決每個人的意願。 我個人認為做到這件事,在目前既有的環境,並不需要事先透過「集資」,也不需要事先再創造什麼「組織」, 只要每個人的那個意願,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動手開始寫,或是參與論壇的討論,都是立即可以作到的事情。 為什麼要創造「知識分享的正向循環」, 是因為當「知識」的「流通」是「順暢」的,是「普及」的, 每個人都能透過既有的「知識」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帶來更大的「效益」, 甚至探索到更多的「知識」,就是這樣的正向循環。 每個人的意願,能量是如此的巨大,所以我不傾向和這些意願拉扯,當每個人自己有意願的時候, 自然就會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出來,無須拉扯, 所以我覺得就是讓「知識的流通,是順暢的,是普及的」, 當姻緣具足的時候,每個人有意願的時候,要創造出某些東西的時候, 能夠「便利」的獲取其中所需的基礎知識,進而創造出來。 舉例來說,當有人想要把輸入法,改的更好的時候,當他有比較低的門檻,有更多的參考資料,可以跨入輸入法的開發領域, 這樣才不至於前面摸索的時間,消耗了他原本想要改善的意願,雖然有些人意願強大到,跨越這個門檻並不足以影響他往前進。 另外我個人覺得「便利」這件事,有時候會阻礙「進步」這件事,因為某些「求知」的欲望就會減少。 當「便利」了,有時候就會視為理所當然,並不會特別花時間去探索這「便利」背後,後面是從那些「基礎」架構出來的。 舉例來說,現在插頭一插,就能收看電視節目,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影像如何跑出來的, 也不會是所有人,每天一覺醒來,就會先拆開這電視,並且研究電視的構造。 大部份的人只需要知道,插頭一插,遙控器一按,每個月記得繳電費或是繳收視費,就能收看節目了。我也屬於其中之一。 注意,我並不是在譴責這件事,而是在描述這樣的狀況。 即使如此,「進步」還是會持續推進的,雖然我一開頭說,「便利」這件事,有時候會阻礙「進步」這件事,因為某些「求知」的欲望就會減少。 不過 電視還是從黑白變成彩色,體積從立體變成平面,現在變成越來越薄,而且還可以彎曲,甚至要演變到無形單純投射。 因為還是會有少數的一群人,會在這些「知識」上打轉,會花時間在這「知識」上琢磨,做跳躍性的進步。 Losepacific 寫到: 我個人的想法,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因為我傾向,與其「創造新工具」,不如「創造更多的理解」。 不論這個「理解」,是對「電腦系統的理解」或是對「人性的理解」。 或是說,可以把「理解」當成一種「工具」,當成「用以打敗魔人普烏的元氣玉」。 至於「創造更多的理解」,我在這個論壇的回文作法, 通常就是提供我的思路和如何去探索的方法和步驟,讓給各位參考, 而盡量不直接給答案,當然有些情境,是直接給答案就能理解了。 我了解,有時候,上來發問的人,是想直接得到答案, 但是我的經驗,即使給了答案和步驟,也是必須透過「對方」有下功夫去「理解」,才能將這個「理解」轉移到對方身上。 不過有時候,是我自己寫的太亂,想到什麼寫什麼,一股腦的把想說的倒出來,所以導致「對方」更不能「理解」了, 因為我有時候一段時間,再回去看自己的回文,就會有一些自我反省的感受浮現了 :p 再來就是討論時,有時候會有一些因素導致認知上的落差,所以就是盡力去釐清,這需要一些額外的反覆確認。 最後來個推託之辭,那就是,我的能力和時間有限,我只能盡力去做,有時候不見得能作到很完善,這部份就需要請各位海涵了。 ![]()
2016/11/20 16:16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五級
![]() ![]() 註冊日期:
2012/4/22 10:50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36
HP : 0 / 898
![]() |
Marco 寫到: 我其實在回覆您這一段,有小小的掙扎,因為我怕我表達的不好,會讓您有不好的感受, 感覺在論壇討論,一個用詞不小心, 最後都有可能是淪落到,誰在欺負誰,誰在指點誰, 或是透過這樣的交相指責,來突顯某些人的優越感,Orz... 我不是說我不會,我也常不小心掉入這樣的陷阱, 但就是我持續的再反省,再自律,持續得釐清一些認知上的落差,理解對方真正要表達的, 還有修飾自己的用字遣詞,當然出發點才是最重要的。 我相信大部分各位的出發點和原意,都是放在討論技術可行性上, 而非一言不合,誤解對方真正要表達的,導致擦槍走火,導致最後失焦,不歡而散了。 前面說了這麼多,我最後的選擇跟你一樣,還是忍不住要提, Marco 寫到: 我個人是覺得,照您這樣的邏輯,和「另一篇」的討論過程來看, 即使您使用了「所謂的自由軟體」,應該還是「自由不起來」, 您還是不會有「自由」的感覺的。 引用「這篇」,「Lawliet」提的一句話,供您再度參考, Lawliet 寫到: 還有該篇您提到的案例,您可以再反覆的閱讀那篇「討論串」,包含「Lawliet」和其他人提到的想法, 再比對您這篇提到的,也許您可以從中真的看到些什麼。 另外一個衍生的疑問? 目前智慧型手機裡面的瀏覽器,應該不是IE居多, 那這些IE only的要求,是否需要跟著調整? 不過我也沒去研究過相關的細節, 說老實話,我也沒用到這些功能,所以不曉得實際狀況, 只就邏輯來設想,一時衍生的疑問。 還是說現在是發展到直接跳過瀏覽器,直接用各個平台APP來做應用了? =============================================================================== Marco 寫到: 我以前想過您提到的這個問題, 我設想,有時候,一些開發人員只是不知道有其他一個方案可以採用,也或許知道有這樣的方案,但是不得其門而入, 所以我的策略,就是上面回覆「#14」提到的「創造更多的理解」, 這也是我在這個論壇,一直持續在做的一件事。 這樣當這些開發人員,想要採取這些方案的時候,就有機會找到指引,找到入門。 這也是我以前想過,針對您提到的狀況,所採取的策略(其他政治因素,不在我考慮的範圍) 我的想法很簡單, 在這個論壇我提供的一些回覆, 我不管你是否把我會的拿去賺錢, 還是拿去您的工作上使用,我得不到相對的利益,這不是我要考量, 我考量的是,越多人了解系統,自然就會採用他們會的方式來建立系統, 而這建立起來的系統,冥冥之中我自然就會受益, 也許未來我讓那個醫療儀器,在關鍵時刻給救了, 也許那個交通工具安全性提高,降低發生意外的風險, 也許我也享受不到這些益處,但我在探索系統的過程,卻是有享受到探索的樂趣的。 不過我目前會的還是不夠深入,不夠廣,所以能提供給各位的幫助有限, 雖然我更希望更多人,也跟我這樣做, 不過因為這是需要別人的意願,所以我也沒特別要求了,當然也要求不來, 每個人都要考慮各自的狀況(意願和時間),我有時候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感受。 我在意的不是,您學會的東西,是不是從我這邊學到的,然後來滿足我的虛榮心, 我在意的是,您不是是真的能把東西學會,然後您分享出去,教會更多的人,創造出「知識分享的正向循環」。 我在意的是,是不是也有更多人,在創造「知識分享的正向循環」這個環節上,下功夫。 雖然我知道目前進度還是很慢,但是我個人相信,還是會有達到「情況翻轉的決定人數」這樣的時機出現, 之前我在另一篇「回覆」也有提到一些,當時我並沒提到很多。 就好像「您的例子」,雖然我不知道您的系統,是做給自己使用的,或是做給普羅大眾使用的, 但是您是採取的方案,是非一般政府部門採用的方案, 有您的案例開頭,我相信慢慢的就會有所影響。 雖然目前的大環境下,是必須透過取捨,來達到某種程度上的自由, 舉例,我不在資訊業界工作,有些東西我不是非得使用,所以我能選擇的自由度就高了, 所以我現在可以完全的使用Xubuntu來當我的桌面環境,也持續很久了, 另外我使用到的軟體也不多,要達到的需求也不高, 我看我每天最常開的軟體就是,「純文字編輯器」「檔案總管」「網頁瀏覽器」「Terminal」, 某種程度上,就自然不會被綁住,所以才說是「取捨」下,達到某種程度上的自由。 另外有一些我想釐清的 * 我不是在資訊業界工作,所以有些想法,可能不符合實際狀況,我可能會陷入唱高調,以管窺天的情況, 這部份就請海涵了,我的想法就當參考,也許有機會能激發更多的想法了。 * 我不推崇自由軟體,我推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去做的能力。 * 我不推崇為了解決某些問題,結果採用的方案,創造出更多的問題,然後卡住了自己。 * 別問我我有什麼高見讓您「自由」,我沒有什麼高見和論點,可以讓您有自由的感覺。 * 懂得「問路」,也要試著去自己去「走路」,就算使用「Google街景服務」,也要自己使用「滑鼠」來點,往前行。 * 走過的路,個人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嘗試製作「地圖或指引」,提供其他人有「問路」的管道。 * 「自由」是需要「代價」的,這裡指的「代價」,不見得直接指的是「金錢」,可能是您的「時間」,您「燒腦」學習的歷程。 * 「討論」,我抱持的出發點,是「教學相長」,是「溫故知新」,是「理解更多」,而非「指導別人,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
2016/11/20 18:39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五級
![]() ![]() 註冊日期:
2008/11/21 9:18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23
HP : 0 / 571
![]() |
samwhelp 寫到: 這點您放心,我從來不曾有任何不好的感受,受人點滴,報以湧泉,人家犠牲時間精神幫助我,感激都來不及了。 個人接觸Linux不算早,大約是Y2K時,那時想解決千禧蟲並同步擺脫Windows,由Red Hat 5 開始入手,彼時Linux百家爭鳴,什麼百資、TurboLinx,好多好多,我都亂玩一通,書櫃裡linux的書一堆像山,但因資質駑頓,學不出所以然來。 我也和您一樣的想法,到處對朋友鼓吹,希望讓更多人接觸自由軟體,但到了工作上時,就卡住了,我做的是稅務系統,接觸最多的就是財政部和經濟部,我離不開它們,除非我改行,偏偏政府提供的工具軟體和界面,非windows不能跑,這是無可奈何。 以最近二三個月來申辦電子發票平台來說,不用IE,連申請都困難,等經過重重困難,來到程式設計階段,看到它有提供非限僅windows方案,我們喜出望外,用力研究之後,發現是騙人的,根本錯誤百出,打電話去問,等了幾天,才回覆說提供的版本有錯誤,根本沒有實測。 我問了一位也擔任財政部電子發票的講師,他也坦承,以他所知,業界沒有人拿Linux做發票平台的,我們算是有勇無謀。 samwhelp 寫到: 您說的沒錯,我們也不是沒收獲,經過了一番掙扎,我們目前得到了98%的自由,剩下2%,希望將來有機會突破。 推廣自由軟體,政府的態度不可能沒有影響,我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就如同我,政府不給我用,我就沒步啦。
2016/11/20 20:53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五級
![]() ![]() 註冊日期:
2012/4/22 10:50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36
HP : 0 / 898
![]() |
延續之前的「#4」和「#2」。
剛剛才發現「http://www.debian.org.tw」頁面已經更新了。 剛看了一下「GitHub」上的「issues」, 原來「http://www.debian.org.tw」之前我發現連不上,在這個「issue #7」有討論, 另外頁面更新的討論在 「issue #5」和「#4」, 不過看時間戳記,這是去年的事了。 ==================================================== 另外我最近才發現一個發行版「SolydXK」是基於「Debian」的 是在「GitHub」找「python相關專案」時發現到的, 我在另一篇的「回覆#3」有稍微提到。 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介紹影片,可以查詢「SolydXK」「SolydX」「SolydK」。 ## Wikipedia * SolydXK ==================================================== 另外一個發行版「Solus」, 我最近也常看到相關的影片,可以查詢「Solus」和「Solus Budgie」「Solus Mate」「Solus Gnome」 關於「Budgie Desktop」之前有另一篇紀錄「Ubuntu Budgie」。 ## Wikipedia * Budgie (desktop environment) * Solus project ==================================================== 以上哈拉,欣賞不同的桌面環境或發行版 ![]()
2017/4/24 6:00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一級
![]() ![]() 註冊日期:
2015/9/30 12:24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1
HP : 0 / 11
![]() |
我個人覺得要在我國讓很多電腦使用者使用自由軟體,難度可以說很難,因為各位看如公共圖書館與網咖業者都不可能讓windows換成Linux了,政府單位那是政府規定要讓公務員使用openoffice他們才只好用,可是我想公務員私下及回到家也不會想碰linux與openoffice,所以我國很多電腦使用者就是習慣微軟系統與微軟office
2017/4/26 9:23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五級
![]() ![]() 註冊日期:
2012/4/22 10:50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36
HP : 0 / 898
![]() |
tunhsiang 寫到: 我個人覺得,為啥要逼對方使用,對對方來說,不適合對方使用情境的軟體!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您要對您自己發問,您自己想不想使用? 對您來說是否合用? 您想使用,就盡力去學習它的特性,善用它,您可以善用它,符合您的使用情境, 你假設的困難情境,就會消失。 而非對他人發問,他人要不要使用, 若您真的覺得不適用,也別勉強,真的(我不是酸), 我個人是覺得,有些情境,別拿某種框架,框住自己,絆住自己,阻止自己前進。 我個人建議要回到「本質」來看, 您想用某個軟體來做什麼? 想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這個軟體是否能達到您要的目標? 您能付出的代價是什麼(代價指的不一定是錢)? 再來做取捨。 選擇權在於您自己,但請選擇適合當下情境的方案。 以上我可能講得很籠統,打高空,唱高調,也不見得符合您所處的情境, 但我覺得,不用特別勉強別人使用特定軟體,別掉入這樣的陷阱,為難自己,也為難別人。 當您所在的群體,有「衝突」時, 請回到您所屬的群體「理性溝通」,「充分協調」,「找出對策」,達成「共識」, 一同朝您們群體要達到的共同目標前進, 這才是您所屬群體聚在一起,本質上的目的。 就好像「Android」或「iOS」就很多人在使用了,有需要所謂的社群去推廣那麼辛苦嗎? 對合用的人來說,想用,自然就會去使用了, 對不合用的人來說,沒有足夠的誘因或契機,講得再多,能影響的也有限。 而我目前在個人的時間和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能盡力去做的,寫在「#14」,「#15」。 簡單的說就是「盡力去創造更多的理解」。 以上我個人拙見。 ![]()
2017/4/26 9:53
|
||||||||||
![]() |
回覆: 討論這篇「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
---|---|---|---|---|---|---|---|---|---|---|---|
會員二級
![]() ![]() 註冊日期:
2013/11/7 9:24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8
HP : 0 / 187
![]() |
這個問題在台灣我想永遠也討論不完,所以我也不打算打嘴泡,這邊只提供兩個實際的案例讓大家思考:
案例一:捐助第三世界小孩學習用NB 幾年前一個姻緣際會下,把剛退下來的NB捐給第三世界的小孩作為上課使用,我曾問過台灣這邊負責的人員,NB要灌好什麼系統嗎?因為那時我的系統是Ubuntu12.04,而我得到的回覆是不用!我不知道是因為他們有專門的人員會再一次的重灌系統?還是直接沿用?如果是前者,那對這類NGO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如果是後者,那代表系統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使用電腦」。 案例二:朋友的小孩擁有的第一台NB 這大約是6年前了,一個朋友的小孩大約國小2年級,學校功課有PC的需求,所以朋友索性弄了一台那時正紅的eeePC,而內鍵的正是Linux,過了這麼多年,這個小朋友變成「雙棲」,兩個系統都很熟,一個是從小用的,一個是「公共場合用的」,感覺就像是學語言,熟了,就都不是問題了!
2017/4/26 11:02
|
||||||||||
![]() |
您可以查看帖子.
您不可發帖.
您不可回覆.
您不可編輯自己的帖子.
您不可刪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您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您不可上傳附件.
您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