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論壇 - Ubuntu 與公司企業/商業應用]
正在瀏覽:
1 名遊客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Anon:
|
最近看到有人導入Linux遇到些麻煩,說真的,我不希望有人為了這件事犧牲飯碗。
不過也許最重要的是不想讓別人對Linux產生不好的印象(無論是我們本身的失誤或是其他失誤)。 一、調查硬體週邊 很多硬體至今都沒有釋出Linux的驅動程式,老闆才不會管驅不驅動,他肯定會認為不能用,所以我想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目前我只知道兩個網站提供驅動程式查詢: 顯示卡、電視卡、音效卡、印表機、掃描機、USB裝置、Webcams、數位相機等 http://www.linux-drivers.org/ 印表機 http://www.linuxprinting.org/printer_list.cgi 二、尋找企業軟體替代方案 我比較常聽到的有辦公軟體、電子郵件。 目前看來,檔案格式互通性還不是很令人滿意,再加上習慣略有不同,轉換時肯定有莫大的阻力。 繪圖軟體就差異很大,如果公司內有從事相關工作的同仁,還是別輕易說換。 其他的軟體我都不熟,還請各位補充一下。 三、評估維護成本 無論哪個作業系統,都會碰到bug或是人為疏失,如果沒有專家處理,會造成大麻煩。 如果你沒辦法一個人維護那麼多電腦,或是找不到足夠的人手幫忙,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是可以選擇Linux服務商的協助,但那也是一筆錢。聽說你當初是跟老闆講可以節省成本的樣子... 對了,如果你想寫出你對於導入流程的看法(諸如新增/改進某些流程),我很歡迎。 不過如果你想做什麼批評,請另外發文。
2009/5/20 20:34
|
|
![]()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會員一級
![]() ![]() 註冊日期:
2008/11/8 7:25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1
HP : 0 / 8
![]() |
我想嘗試轉換辦公室的作業系統,稍微有想過整個導入的流程,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評估可行性,當然可行性的評估範圍很廣,包括大老板的支持度,是否有特定軟體備M$綁住等,如果老闆沒有強力支持,各位就不要跟自己的頭路開玩笑了,因為使用者會想盡辦法有理沒理來證明你沒事找事
因為現在老闆並沒有會支持的樣態,所以我只有在私下不斷說明使用自由軟體的好處,不會考慮現在就去做更換系統的蠢事,但是會從伺服器部份來展現linux優於windows的事實,有機會的話, 找幾個真的很好用的自由軟體,比方是pdfcreator,免費軟體xnview實證自由軟體或免費軟體還是有比商軟優秀的領域,至於系統移轉就先不去想了
2009/5/20 21:20
|
||||||||||
![]()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會員五級
![]() ![]() 註冊日期:
2009/4/13 13:23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22
HP : 0 / 538
![]() |
要導入Linux,最好先導入自由軟體
自由軟體可說是Linux的根本 平常沒有使用自由軟體的習慣,一下子導入Linux鐵定哀哀叫 因為大家都會有一個老梗到不行的問題: 「我習慣用的XX軟體,在Linux上找不到對應的」 而這些XX軟體絕大多數都是Windows only的商業軟體 但自由軟體大多是多元平台的,在Windows底下也能輕鬆使用 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所以建議先做兩件事: 1.大力推廣自由軟體,讓同事自然而然習慣Linux底下的工作環境 2.採購硬體時記得留意是否支援Linux 等到哪天微軟不支援XP了,就可以用節省成本的理由 名正言順的換成Linux了 過程可能會很漫長,不過會比較少阻礙
2009/5/21 1:00
|
||||||||||
![]() |
K20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Anon:K20
|
大量佈署 Linux 客戶端,有一個必須考量的問題是:更新
眾所皆知,Linux 不論是安裝,還是更新,都得靠網路去下載軟體、套件包、中文化檔。依賴網路頻寬的程度,可說是非常巨大的。 以 Ubuntu 為例,更新是非常頻繁的,若電腦數量多,將耗盡對外網路頻寬,導致網路擁塞,升級光纖頻寬雖可以改善,但不是最佳且有效的辦法。 最佳的辦法是:自行架設公司內部 souce 映射伺服器(FTP 或 HTTP) 我們知道 apt/yum 或 synaptic 實際上是去 souce 套件庫站點抓軟體,預設有一些官方的 souce 套件庫站點。 而 souce 來源是可以改的 以 apt 系的來說,具體就是修改文件檔: /etc/apt/sources.list 換句話說,只要在 /etc/apt/sources.list 加入自己的內部伺服器站點,並列為最優先選擇,當使用 apt 或 synaptic 下載、更新軟體套件時,就會優先從自己內部的 souce 伺服器下載,此時使用的是 LAN 內部區網,速度是 100 Mbps 或 1000 Mbps! ------------------------------------- 自行架設自己內部專用的 souce 伺服器,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souce 伺服器如何架設? 畢竟用嘴巴講的都很簡單,實做才是難。 網路上可能有一些教學吧,仔細找找會有。 不過這邊提出個人一點點的思路,有錯誤請指教: 1.所謂 souce 伺服器,其實就是 FTP 或 HTTP 伺服器,採用哪種協定不是重點,重點:它就是檔案伺服器,說穿了就是這麼簡單的東西。 2.架設檔案伺服器並不困難,困難的是:裡頭的資料(套件檔案)如何與官方的同步? 在這邊想到的是用 rsync,來與官方伺服器進行同步。排程利用深夜或凌晨,網路離峰(或下班)的時段,讓伺服器自己去自動同步資料。 rsync 具體使用方法,google 一下即可找到。 ...... 暫時只想到這些,若有大大清楚更多細節的,也請補充指教...
2009/5/21 7:46
| 7ab5d 1b103 42c8a 3099a
|
|
![]()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會員三級
![]() ![]() 註冊日期:
2008/4/25 9:32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9
HP : 0 / 219
![]() |
同意gonbom的說法,我在進入ubuntu之前,所有的習慣的應用軟體都已經改使用open sources的軟體,所以進入ubuntu,除了常下錯指令造成當機外,其他的日常作業都沒任何問題.
2009/5/21 10:07
|
||||||||||
![]()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會員三級
![]() ![]() 註冊日期:
2009/1/1 10:11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9
HP : 0 / 205
![]() |
為了更新效率而架apt server費力又費時
光server之間同步就讓你夠頭痛了 換個方式,用squid proxy把第一次抓的檔案cache起來 以後所有套件都只會去apt server抓一次 比apt server可以更有效降低internet佔用頻寬 更簡單也更有效率, yeah 有感而發,跟主題沒啥關係 K20 寫到:
2009/5/21 23:18
|
||||||||||
![]() |
K20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Anon:K20
|
zhangone 寫到: squid 並不是萬靈藥,我本身家裡就有架設透明 squid (QoS 防火牆路由器,兼samba檔案伺服器,兼bt下載機,兼squid,兼 web),但是電腦重灌 Ubuntu 後,重複下載那些套件,感覺並沒有加速.... 當然這可能是我 squid 的 cache 磁碟空間設太小,導致舊的資料都自動洗掉了,或也有可能是快取物件大小設太小,導致超過設定大小的檔案都不會快取。 不過總之就是:squid 並不能「保證」快取到所有那些下載的東西。squid 是代理快取機制,並不是備份機制。在備份資料這一點上,它是沒有保證的。 另外依賴 squid 的方式,有幾個缺點: 1.上班時間 8點半或9點,員工上班第一件事幹什麼呢? ~沒錯,打開電腦 然後作業系統就會檢查更新(假如有這個設定的話),此時所有電腦同時下載,squid 顯然無法發揮作用,因為沒有人先下載到快取,所以等於全部電腦都直接去原網站抓資料,網路塞車... 2.縱使有一台電腦先行去更新,填充快取,使 squid 可以發揮作用,但是仍佔用上班(尖峰時段)的網路頻寬。 舉例假設當天有巨大套件更新,比如 OpenOffice 升級,或類似的大軟體套件升級,要下載 1~2百MB,就算只需一台先行下載,先讓其它電腦都先等待,怎麼說也要下個 10分鐘~半小時吧,而此時會把頻寬佔用住,導致其它人上網 LAG,使用頻寬管制雖可以解決搶頻寬問題,但解決不了仍是要花時間下載 1~2百MB。 自行架設映射 apt server,與官方伺服器同步資料是在半夜或凌晨(離峰時段)進行的。那個時候若沒有人員在上班工作,對外網路線負載幾乎是0,要下載多久或獨佔頻寬也沒關係。等上班時間到,所有員工打開電腦,立刻就能透過高速 LAN 區域網路更新,10秒內下載完畢。 這種概念有點類似伺服器在更新,伺服器更新都是手動定時的,通常 cron 排程在凌晨進行更新或備份資料庫,因為若用 mrtg 去偵測數據,可以分析出凌晨的時候線上人數最少,影響最小。 3.上述都是指「更新」,更新只需下幾個套件檔,但假如是「全新安裝」呢? 全新安裝,首先就會抓中文化套件檔,然後要更新一大堆檔案,加上如有裝懶人包,懶人包也要下載幾百 MB。總和起來,恐怕有上GB。squid 的快取有時效問題,並不能保證一直快取那些過時的資料(假設距離上次全新安裝超過1週或更久)。 由以上缺點,所以在下的結論是:自行架 apt server 是比較好的。 其實 windows 系統環境,也會自行架設更新伺服器,與官方的同步,有一個名詞忘記叫啥,是 AD 環境的一部分。也是用來解決更新吃網路頻寬導致塞車、還有下載耗時間的問題。這問題其實 windows 系統也有。只是 Linux 的更嚴重,因為 Linux 對網路的依賴比 windows 還高。 ------------------------------------ 再來說說:自行架設的 apt server 如何與官方資料同步? 上面提到 rsync,仔細想想行不通,原因在 rsync 遠端同步需要透過 ssh,而官方伺服器哪有可能開放給人 ssh...@@ 所以再來重新思考有沒有其它方法: 1.所謂的 apt server,說穿了其實就是 ftp 或 http (apache)伺服器。它在對外公開的目錄中,放了幾個套件列表清單,然後一大堆 *.deb 套件。 2.Linux 有一個指令 wget 可以抓遠端 http 的檔案(亦可以抓整個目錄,或整個網站)。 wget 這個指令工具,是否有參數可以同步網站?(即一般俗稱的砍站軟體) 同步= 鏡像網站,使 A B 兩端電腦某一目錄中的檔案一模一樣。 相同的舊檔不下載節省頻寬,有異動的會自動刪除,有新的檔案則下載。 搜尋查了一下,居然有! 夢裡尋它千百度,縱然回首就在眼前 最簡單的工具,就是最好用的,不愧是 unix 的哲學... 大概用法是這樣子: wget -b -m -nH ftp://user:passwd@192.168.0.1:21 或 wget -b -m -nH http://xxxxx/xxxxx -b:背景執行,輸出日誌到當前目錄下的,日誌檔名預設 wget-log -m:mirror,就是鏡像的意思 -nH:不產生站點的目錄名 指令可以解決就太好了,剩下的放到 crontab 排程時間自動執行就好了 建議寫成 shell script 執行,因為 wget 前要先切換到指定目錄 (FTP或HTTP提供給apt下載套件的目錄)。 不過以上只是理論,在下沒有實測過,有興趣的網友不妨實測看看行不行的通....
2009/5/22 8:55
| 7ab5d 1b103 42c8a 3099a
|
|
![]()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版主
![]() ![]() 註冊日期:
2008/7/14 0:03 來自 螢幕的另一端
所屬群組:
網站管理員 已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管理群 等級: 33
HP : 0 / 810
![]() |
K20 寫到: 最近我才剛寫好了一篇 rsync 使用教學 for debian 的,我想 ubuntu 應該也適用。 http://dominic16y.world.edoors.com/CHOR1KbFoqsE rsync 有它自己的 port 位,不用透過 ssh 啦!不懂別亂講
2009/5/22 9:45
|
||||||||||
![]()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會員二級
![]() ![]() 註冊日期:
2007/10/12 14:24 所屬群組:
已註冊使用者 等級: 6
HP : 0 / 143
![]() |
gonbom 寫到: 強力贊成! 個人在轉換到Ubuntu的多年前, Windows裡使用的軟體就幾乎都是自由軟體, 由於許多自由軟體都有跨平台版本, 因此在轉移至Ubuntu後,幾乎不太擔心軟體問題。
2009/5/22 9:58
|
||||||||||
![]() |
小小工程師
|
回覆: 公司行號導入Linux建議流程 |
|
---|---|---|
Anon:小小工程師
|
沒那麼複雜哦~~~
apt mirror server 的建置不用30分鐘就可以做好。 請參照:http://www.howtoforge.com/local_debian_ubuntu_mirror 這在我們公司已經行之有年了。 (一年多,從8.04開始用。因為7.04時還沒什麼人用Ubuntu) 重點是規劃:你要保留多少個版次? 之前我維護時,8.04要21.3GB空間,如果要讓內部昇級......(如8.10->9.04) 你就要多準備空間。 每天半夜連上台大更新,除了首次作業要看頻寬決定時間, 之後每天更新不用5~10分鐘。
2009/5/22 11:35
| 75878 66430 9b1e1 2165b
|
|
![]() |
本主題已經鎖定,禁止回覆
您可以查看帖子.
您不可發帖.
您不可回覆.
您不可編輯自己的帖子.
您不可刪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您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您不可上傳附件.
您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帖.